中东新变局下的国际石油市场变化
中国石化杂志
分享到  
2021-09-24
827浏览

        近期,中东、中亚地区地缘政治事态的发展快得让人感觉有点眼花缭乱。先是伊朗大选产生了新的强硬派总统莱希,给正在稳步推进的维也纳伊核问题谈判来了一个“急刹车”,谈判陷入僵局一直到现在;后有阿富汗突然“变天”,随着美军撤出阿富汗,塔利班武装以出乎所有人预料的速度攻城略地, 8月19日已宣布建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伊朗和阿富汗都地处世界重要的油气出口或油气运输中枢区域,两国急剧变化的地缘政治局势都将对国际石油市场及“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能源安全战略产生重要影响。

        美伊核谈陷入僵局

        首先来看伊朗局势的变化。美国拜登政府今年初上台以后,高度关注伊朗核问题,力图避免伊朗局势失控而把美国拖入“欲罢不能”的窘境。2018年5月特朗普政府退出了伊核协议,伊朗也针锋相对,突破协议限制,开始提升其核能力。若不能恢复伊核协议,伊朗在发展核能力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很可能突破以色列能够忍受的底线,导致以色列对伊朗动武。中东地区任何规模的战争,美国都不可能置身于局外。而介入中东战争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一个掣肘,影响拖累其加强印太地区的战略调整。此外,重回伊核协议也对遏制伊朗与中国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没有伊核协议,伊朗将强化与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合作,特别是在去美元化道路上走下去,对于美国的全球利益是一个重大威胁。若恢复伊核协议,伊朗则可能改善同西方的关系,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中国、伊朗今年初达成了一项为期25年的全面合作协议,就让美方感觉到了恢复伊核协议的紧迫压力。

        因此,美国新任总统拜登上台后,多次表达了重返伊核协议的意愿。就如何重返协议问题,2021年上半年双方在维也纳先后进行了7轮间接方式的谈判,分歧主要是:美国表示只能分阶段、分步骤解除对伊朗的制裁,伊朗必须先回到谈判桌,双方开展“投桃报李”式谈判;而伊朗则坚持,美国解除此前特朗普对伊朗施加的所有制裁,是伊朗重返谈判桌的前提。谈判期间,双方都有缓和气氛,表现出一定灵活性的措施和动作。例如,7月13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签署豁免法令,允许韩国和日本解冻伊朗资产,相当一部分是原油款项,伊朗方面可以通过购买不在制裁范围内的商品、机械设备等来使用这笔资金,将缓解伊朗的外汇危机,稳定汇率,促进伊朗的进出口贸易。

        然而,仔细分析莱希当选后对伊美协议问题的屡次表态,可以看出他作为伊朗强硬派的代表,对于美伊双方如何回归伊核协议划定了明确而严苛的底线,一方面主张维护伊核协议,对于2019年5月以来,伊朗逐步分阶段退出伊核协议,中止履行伊核协议部分条款,包括突破铀浓缩浓度和丰度的限制、不再限制离心机的数量、持续推进核计划的行动,伊朗方面表示,这些措施都是“可逆的”,为了重回伊核协议可以取消上述措施;另一方面,莱希又明确提出,不会就伊朗导弹项目、地区影响力等问题让步,要依靠“强有力”的政府将协议导入正轨。因此,莱希任内的美伊关系恐怕不容乐观。莱希当选以后,维也纳谈判陷入僵局,双方僵持的梗阻点就在于伊朗要发展导弹武器和保持在伊朗境外的中东地区特别是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也门等地的军事影响力,而这一点又是美方不可接受的底线。由此判断,恢复伊核协议的谈判可能又一次演变成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一场马拉松式的会谈。

        伊朗重返国际石油市场谨慎乐观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石油贸易方面,双方的态度与行动都显示出了缓和迹象,美国解冻了相当大一部分伊朗出口石油所得贸易款项,伊朗方面也乐得不再坚持去美元化。由此,可以对于伊朗重返国际石油市场做出一个谨慎乐观的预判。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美伊双方都在互相试探。伊朗大选之前,伊朗外交部曾表示,已与美国达成协议,拜登承诺取消所有制裁。然而,莱希当选后,立即对美国放狠话,并强调伊朗会继续去美元化,美伊关系急转直下。对峙几天后,事情在6月23日迎来了变化,伊朗再次强调,美伊已经达成协议,但拜登只取消了部分制裁,而不是包括银行、建筑等所有行业的全部制裁。这意味着,在莱希获胜后,拜登选择了“一边取消制裁,一边看伊朗反应”,以决定美国下一步行动。

        第二,美国和伊朗都有所收获。无论鲁哈尼还是莱希担任总统,都面临同样的当务之急,就是让伊朗摆脱美国制裁,然后通过大规模出口石油复苏伊朗经济。伊朗现在面临着失业率急剧上升、生活物资短缺的困境,都要靠恢复石油出口而得到迅速缓解。据估计,美国解除制裁后,伊朗单日石油出口量,很快就能从20万桶增至150万桶,甚至一年之内,有望突破300万桶大关。美国之所以能迫使伊朗重返谈判桌,就是因为抓住了伊朗的软肋。布林肯明确表示,即便伊朗全面遵守伊核协议,美国也不会取消所有制裁,尤其是特朗普发起的制裁,伊朗必须改变现有的行为。美国真正想要的,是让伊朗出口石油时继续使用美元结算,而不是左右逢源,但伊朗却不愿这么做。对伊朗而言,最好的局面就是,维持原来的协议不变,在向美国盟友出口石油时,伊朗可以勉为其难地“维护”美元霸权,但别的时候美国不应干涉伊朗选择。显然,迄今为止,美伊双方都部分地实现了各自目标。

        第三,莱希给美伊谈判增加了很多变数,但主导美伊关系的仍然是美国。目前看,伊朗要想达成协议,就必须在“去美元化”上做出让步,因为在实力相差甚远的情况下,美国确实更容易占据主动和优势。今后的关键在于莱希如何把控“去美元化”的节奏,作出多少让步,换取美国取消更多的制裁并全面回归伊核协议。

        基于对伊朗重返国际石油市场谨慎乐观的预判,业界对于伊朗油气出口给国际石油市场带来的影响作出了相应的评估。高盛表示,考虑到欧美主要经济体今年夏天陆续解禁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封锁措施,夏季石油需求将大幅反弹,7月以后欧佩克+原油日产量需要再增加200万桶,而伊朗石油出口全面复苏最快也要到2022年夏季才能实现,所以整体上伊朗出口的潜在复苏不会对石油市场构成“外来”冲击。若伊朗出口在2021年底之前就能正常化,将使高盛预估的2021年底和2022年底布伦特原油价格每桶75美元降低5美元;如果达不成协议,2022年将产生超过10美元的上行风险。

        另外,有专家提出业界应该关注的是,同2015年达成伊核协议时相比,当前国际上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即“碳中和”问题。当年在谈判伊核协议时,西方非常怀疑伊朗发展核能的动机,认为伊朗拥有巨大石油储量,完全没有必要发展核能——除非“另有所图”。但在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各主要经济体纷纷提出“碳中和”目标,为此必须尽快进行能源技术革命,改变现有能源结构,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石油将逐渐失去其主力能源地位,这对产油国的经济和国家发展战略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样,伊朗发展核能的主张更具合理性,动力也更大。与此同时,“碳中和”问题也强化了伊朗加快回归国际石油市场的紧迫感,促使伊朗尽量早和尽量多地“兑现”其丰富的石油资源,为其发展核能、复苏经济、稳固政权提供资金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莱希执政后的中伊石油合作,中国石油业界必须准备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具体策略。美伊可能重回伊核协议,至少石油领域的制裁将会解除。预计制裁解除后,中伊油贸、投资和工程技术服务等合作将会恢复,这在双方经济合作的战术层面是一个利好消息。中国石油业界应该抓住机遇,拓展和深耕伊朗石油市场;但在战略层面,根据历史经验,伊朗已经多次在中美、中俄欧美之间玩平衡术,对外石油合作政策朝三暮四,中国方面需要防范并提前做好止损应对。

        阿政局趋稳蕴新机

        接下来再把目光转向正在天地翻覆大变动之中的中国新疆西邻阿富汗。随着美国撤军,塔利班攻陷喀布尔,宣告了阿富汗塔利班时代的到来。从塔利班近期的表现来看,塔利班领导下的阿富汗,很可能趋向相对温和的政治倾向,以及积极谋求与中国合作的态度。这样的阿富汗,加上它处于亚欧大陆十字中心的位置,对于中国意义重大:

        首先,阿富汗地缘区位十分重要。作为亚欧大陆的十字路口,阿富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所在。而且阿富汗东西两头与中国、伊朗相连,南面又与巴基斯坦大面积接壤,鉴于伊朗、巴基斯坦都是中国一带一路上的重量级战略伙伴,阿富汗如果能纳入带路体系,并实现贯通,对中国的未来的亚欧大陆经济体系构建会起到中心枢纽的作用。而在政治上,阿富汗作为地缘中枢的纳入,也将极大地巩固中俄伊三角联盟的基础,增强这个联盟的内部联系。而且阿富汗深居内亚,跟中国接壤,北面是第二亚欧大陆桥,南面是中巴经济走廊和中国深度参与的瓜达尔港;长远看还有瓦罕走廊这个战略通道——水路、公路、铁路,都能实现联通。

        其次,根据塔利班近期的表现,可以预判塔利班重新在阿富汗掌权后,其政策比过去会有所改变,灵活性会提高。专家认为,对整个地区来说,无论谁掌权,只要不是一个混乱、极端的阿富汗,都是一个利好的消息。这意味着,即使在一个偏保守改良的“伊斯兰酋长国”治下,只要能够保持稳定并寻求经济发展,地区的互联互通、跨地区的合作项目都有可能正常实现。有专家估计,可能性最大的局面是,塔利班建立稳定政权后,亟需解决财政开支的来源,中国是进入阿富汗开发资源、提供财政来源的第一候选力量。

        尽管阿富汗拥有丰富的各种矿产资源待开发,然而油气资源却相对贫乏,能源一直依赖进口。但是,阿富汗地处亚欧大陆中心的位置又使它成为中东和里海两大油气产出区对外输送油气的枢纽所在。早在2015年12月,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TAPI)跨国天然气管道建设就举行了破土动工仪式。这条天然气输送大动脉年设计输气能力为380亿立方米,全长1800多公里,其中数百公里通过阿富汗境内。2021年2月6日,塔利班政治办公室主任莫洛伊访问土库曼斯坦,对TAPI项目安全作出了保证。此外,另一条中亚天然气输送到中国的大动脉中亚天然气管线的D线,从土库曼斯坦气田出发,途经塔吉克斯坦非常靠近阿富汗北部边境的区域,进入中国新疆与西气东输管线衔接。在美国军队占领阿富汗的20年间,相关工程的公共安全实际上是由美国军队提供的,所以尽管美军对塔利班的围剿捉襟见肘,但相关工程和管线的安全运行靠“搭便车”勉强坚持下来。现在美军撤走了,安全领域出现了真空,我国相关外交机构与相关企业必须未雨绸缪,制定安全预案,做好最坏情况发生的应对准备。

        综上所述,在剧烈政治变动中上台的伊朗和阿富汗领导人,一个“以油为纲”力图恢复石油大国地位而实现伊朗的复兴,一个不断推出灵活、温和新政以改善自己的外部形象并争取中国的支持。伊朗、阿富汗的这些新变局向正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合作机遇,其中特别是油气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潜力巨大,值得关注。

阀门之家APP
声明:本文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处理;联系电话:13182603427;联系邮箱:copyright@gongkew.com。
资讯 > 当前位置
中东新变局下的国际石油市场变化
访问数:827      日期:2021-09-24      来源:中国石化杂志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近期,中东、中亚地区地缘政治事态的发展快得让人感觉有点眼花缭乱。先是伊朗大选产生了新的强硬派总统莱希,给正在稳步推进的维也纳伊核问题谈判来了一个“急刹车”,谈判陷入僵局一直到现在;后有阿富汗突然“变天”,随着美军撤出阿富汗,塔利班武装以出乎所有人预料的速度攻城略地, 8月19日已宣布建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伊朗和阿富汗都地处世界重要的油气出口或油气运输中枢区域,两国急剧变化的地缘政治局势都将对国际石油市场及“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能源安全战略产生重要影响。

        美伊核谈陷入僵局

        首先来看伊朗局势的变化。美国拜登政府今年初上台以后,高度关注伊朗核问题,力图避免伊朗局势失控而把美国拖入“欲罢不能”的窘境。2018年5月特朗普政府退出了伊核协议,伊朗也针锋相对,突破协议限制,开始提升其核能力。若不能恢复伊核协议,伊朗在发展核能力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很可能突破以色列能够忍受的底线,导致以色列对伊朗动武。中东地区任何规模的战争,美国都不可能置身于局外。而介入中东战争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一个掣肘,影响拖累其加强印太地区的战略调整。此外,重回伊核协议也对遏制伊朗与中国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没有伊核协议,伊朗将强化与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合作,特别是在去美元化道路上走下去,对于美国的全球利益是一个重大威胁。若恢复伊核协议,伊朗则可能改善同西方的关系,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中国、伊朗今年初达成了一项为期25年的全面合作协议,就让美方感觉到了恢复伊核协议的紧迫压力。

        因此,美国新任总统拜登上台后,多次表达了重返伊核协议的意愿。就如何重返协议问题,2021年上半年双方在维也纳先后进行了7轮间接方式的谈判,分歧主要是:美国表示只能分阶段、分步骤解除对伊朗的制裁,伊朗必须先回到谈判桌,双方开展“投桃报李”式谈判;而伊朗则坚持,美国解除此前特朗普对伊朗施加的所有制裁,是伊朗重返谈判桌的前提。谈判期间,双方都有缓和气氛,表现出一定灵活性的措施和动作。例如,7月13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签署豁免法令,允许韩国和日本解冻伊朗资产,相当一部分是原油款项,伊朗方面可以通过购买不在制裁范围内的商品、机械设备等来使用这笔资金,将缓解伊朗的外汇危机,稳定汇率,促进伊朗的进出口贸易。

        然而,仔细分析莱希当选后对伊美协议问题的屡次表态,可以看出他作为伊朗强硬派的代表,对于美伊双方如何回归伊核协议划定了明确而严苛的底线,一方面主张维护伊核协议,对于2019年5月以来,伊朗逐步分阶段退出伊核协议,中止履行伊核协议部分条款,包括突破铀浓缩浓度和丰度的限制、不再限制离心机的数量、持续推进核计划的行动,伊朗方面表示,这些措施都是“可逆的”,为了重回伊核协议可以取消上述措施;另一方面,莱希又明确提出,不会就伊朗导弹项目、地区影响力等问题让步,要依靠“强有力”的政府将协议导入正轨。因此,莱希任内的美伊关系恐怕不容乐观。莱希当选以后,维也纳谈判陷入僵局,双方僵持的梗阻点就在于伊朗要发展导弹武器和保持在伊朗境外的中东地区特别是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也门等地的军事影响力,而这一点又是美方不可接受的底线。由此判断,恢复伊核协议的谈判可能又一次演变成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一场马拉松式的会谈。

        伊朗重返国际石油市场谨慎乐观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石油贸易方面,双方的态度与行动都显示出了缓和迹象,美国解冻了相当大一部分伊朗出口石油所得贸易款项,伊朗方面也乐得不再坚持去美元化。由此,可以对于伊朗重返国际石油市场做出一个谨慎乐观的预判。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美伊双方都在互相试探。伊朗大选之前,伊朗外交部曾表示,已与美国达成协议,拜登承诺取消所有制裁。然而,莱希当选后,立即对美国放狠话,并强调伊朗会继续去美元化,美伊关系急转直下。对峙几天后,事情在6月23日迎来了变化,伊朗再次强调,美伊已经达成协议,但拜登只取消了部分制裁,而不是包括银行、建筑等所有行业的全部制裁。这意味着,在莱希获胜后,拜登选择了“一边取消制裁,一边看伊朗反应”,以决定美国下一步行动。

        第二,美国和伊朗都有所收获。无论鲁哈尼还是莱希担任总统,都面临同样的当务之急,就是让伊朗摆脱美国制裁,然后通过大规模出口石油复苏伊朗经济。伊朗现在面临着失业率急剧上升、生活物资短缺的困境,都要靠恢复石油出口而得到迅速缓解。据估计,美国解除制裁后,伊朗单日石油出口量,很快就能从20万桶增至150万桶,甚至一年之内,有望突破300万桶大关。美国之所以能迫使伊朗重返谈判桌,就是因为抓住了伊朗的软肋。布林肯明确表示,即便伊朗全面遵守伊核协议,美国也不会取消所有制裁,尤其是特朗普发起的制裁,伊朗必须改变现有的行为。美国真正想要的,是让伊朗出口石油时继续使用美元结算,而不是左右逢源,但伊朗却不愿这么做。对伊朗而言,最好的局面就是,维持原来的协议不变,在向美国盟友出口石油时,伊朗可以勉为其难地“维护”美元霸权,但别的时候美国不应干涉伊朗选择。显然,迄今为止,美伊双方都部分地实现了各自目标。

        第三,莱希给美伊谈判增加了很多变数,但主导美伊关系的仍然是美国。目前看,伊朗要想达成协议,就必须在“去美元化”上做出让步,因为在实力相差甚远的情况下,美国确实更容易占据主动和优势。今后的关键在于莱希如何把控“去美元化”的节奏,作出多少让步,换取美国取消更多的制裁并全面回归伊核协议。

        基于对伊朗重返国际石油市场谨慎乐观的预判,业界对于伊朗油气出口给国际石油市场带来的影响作出了相应的评估。高盛表示,考虑到欧美主要经济体今年夏天陆续解禁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封锁措施,夏季石油需求将大幅反弹,7月以后欧佩克+原油日产量需要再增加200万桶,而伊朗石油出口全面复苏最快也要到2022年夏季才能实现,所以整体上伊朗出口的潜在复苏不会对石油市场构成“外来”冲击。若伊朗出口在2021年底之前就能正常化,将使高盛预估的2021年底和2022年底布伦特原油价格每桶75美元降低5美元;如果达不成协议,2022年将产生超过10美元的上行风险。

        另外,有专家提出业界应该关注的是,同2015年达成伊核协议时相比,当前国际上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即“碳中和”问题。当年在谈判伊核协议时,西方非常怀疑伊朗发展核能的动机,认为伊朗拥有巨大石油储量,完全没有必要发展核能——除非“另有所图”。但在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各主要经济体纷纷提出“碳中和”目标,为此必须尽快进行能源技术革命,改变现有能源结构,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石油将逐渐失去其主力能源地位,这对产油国的经济和国家发展战略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样,伊朗发展核能的主张更具合理性,动力也更大。与此同时,“碳中和”问题也强化了伊朗加快回归国际石油市场的紧迫感,促使伊朗尽量早和尽量多地“兑现”其丰富的石油资源,为其发展核能、复苏经济、稳固政权提供资金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莱希执政后的中伊石油合作,中国石油业界必须准备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具体策略。美伊可能重回伊核协议,至少石油领域的制裁将会解除。预计制裁解除后,中伊油贸、投资和工程技术服务等合作将会恢复,这在双方经济合作的战术层面是一个利好消息。中国石油业界应该抓住机遇,拓展和深耕伊朗石油市场;但在战略层面,根据历史经验,伊朗已经多次在中美、中俄欧美之间玩平衡术,对外石油合作政策朝三暮四,中国方面需要防范并提前做好止损应对。

        阿政局趋稳蕴新机

        接下来再把目光转向正在天地翻覆大变动之中的中国新疆西邻阿富汗。随着美国撤军,塔利班攻陷喀布尔,宣告了阿富汗塔利班时代的到来。从塔利班近期的表现来看,塔利班领导下的阿富汗,很可能趋向相对温和的政治倾向,以及积极谋求与中国合作的态度。这样的阿富汗,加上它处于亚欧大陆十字中心的位置,对于中国意义重大:

        首先,阿富汗地缘区位十分重要。作为亚欧大陆的十字路口,阿富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所在。而且阿富汗东西两头与中国、伊朗相连,南面又与巴基斯坦大面积接壤,鉴于伊朗、巴基斯坦都是中国一带一路上的重量级战略伙伴,阿富汗如果能纳入带路体系,并实现贯通,对中国的未来的亚欧大陆经济体系构建会起到中心枢纽的作用。而在政治上,阿富汗作为地缘中枢的纳入,也将极大地巩固中俄伊三角联盟的基础,增强这个联盟的内部联系。而且阿富汗深居内亚,跟中国接壤,北面是第二亚欧大陆桥,南面是中巴经济走廊和中国深度参与的瓜达尔港;长远看还有瓦罕走廊这个战略通道——水路、公路、铁路,都能实现联通。

        其次,根据塔利班近期的表现,可以预判塔利班重新在阿富汗掌权后,其政策比过去会有所改变,灵活性会提高。专家认为,对整个地区来说,无论谁掌权,只要不是一个混乱、极端的阿富汗,都是一个利好的消息。这意味着,即使在一个偏保守改良的“伊斯兰酋长国”治下,只要能够保持稳定并寻求经济发展,地区的互联互通、跨地区的合作项目都有可能正常实现。有专家估计,可能性最大的局面是,塔利班建立稳定政权后,亟需解决财政开支的来源,中国是进入阿富汗开发资源、提供财政来源的第一候选力量。

        尽管阿富汗拥有丰富的各种矿产资源待开发,然而油气资源却相对贫乏,能源一直依赖进口。但是,阿富汗地处亚欧大陆中心的位置又使它成为中东和里海两大油气产出区对外输送油气的枢纽所在。早在2015年12月,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TAPI)跨国天然气管道建设就举行了破土动工仪式。这条天然气输送大动脉年设计输气能力为380亿立方米,全长1800多公里,其中数百公里通过阿富汗境内。2021年2月6日,塔利班政治办公室主任莫洛伊访问土库曼斯坦,对TAPI项目安全作出了保证。此外,另一条中亚天然气输送到中国的大动脉中亚天然气管线的D线,从土库曼斯坦气田出发,途经塔吉克斯坦非常靠近阿富汗北部边境的区域,进入中国新疆与西气东输管线衔接。在美国军队占领阿富汗的20年间,相关工程的公共安全实际上是由美国军队提供的,所以尽管美军对塔利班的围剿捉襟见肘,但相关工程和管线的安全运行靠“搭便车”勉强坚持下来。现在美军撤走了,安全领域出现了真空,我国相关外交机构与相关企业必须未雨绸缪,制定安全预案,做好最坏情况发生的应对准备。

        综上所述,在剧烈政治变动中上台的伊朗和阿富汗领导人,一个“以油为纲”力图恢复石油大国地位而实现伊朗的复兴,一个不断推出灵活、温和新政以改善自己的外部形象并争取中国的支持。伊朗、阿富汗的这些新变局向正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合作机遇,其中特别是油气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潜力巨大,值得关注。

阀门之家APP
声明:本文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处理;联系电话:13182603427;联系邮箱:copyright@gongkew.com。
发表评论
0条评论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
战略合作伙伴
工客网公众号
Copyright © 2018 gongk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苏州网景视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工客网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13182603427  copyright@gongkew.com

备案号:苏ICP备19001566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0111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苏)字第0221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2-68793249

  网络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苏公网安备 32050602011266号